首頁

歷史文件

01恭迎新年
02談纏絲勁
03談神來之筆
04太極拳理大意
05太拳極真諦
06養生之道
07論勁與力
08太極拳52
09談太極十三勢
10開合二勁
11讀呼吸的練習
12大週天
13弘揚師道
14謝經瑞老師
15形於手指
16自強年談健康
17拳與劍
 

web site counters

 

歷史文獻
   

08.陳微明先生饌答─太極拳五十二問(二)  陳瑞永

陳微明先生,乃楊家太極拳宗師楊澄甫之得意高足,故對太極拳頗有造酯,且深得其精微;其所撰太極拳問答一文,對太極拳之精義,已闡釋無遺。其文共分:關於拳式者、關於推手者、關於散手者及關於修養者等四部份,計答五十二問,內容充實扼要,為太極拳文獻中珍貴而具有權威性資料之一。茲逐條抄錄於下,以供同道參考。

一.關於拳式者

1.太極拳自攬崔至含太極七十餘式,三舉所傳即是如此,抑有變動耶?

答:聞以前太極拳是單式練法,而不連貫,不知始於何者將軍練之各式連為一氣。以愚義測之,大概始王宗岳先生。因先生所作太極拳論,有各式之名目,係連為一氣也。故宗岳先生,對於太極拳術,其功絕偉,若不連為一氣,恐早失其傳矣。

2.北京練太極拳者,俱是楊家所傳,何以形式又略有不同之處?

:形式雖略有不同,其意未嘗不同。其所以各有不同之處,據愚意揣測,蓋有兩端:(一)昔時師徒之分極嚴,心有不明,不感多問,而為師者,又不肯時演與學者觀之,故不能得最準確之姿式。(二)雖得準確之姿式,而數傳之後,因各人之性情不同,遂無形改變,自不能覺。故太極拳非傳者有極精密之教法,學者有極沉細之研究不能得也。

3.太極拳之形式,何者為準確,何者非準確,從何而斷定之乎?

:以王宗岳先生所言之立身須中正安靜四字為準。中正者,不偏不倚之謂也。安靜者,自然舒適不緊張用力者是也。太極拳十要,亦為形式之準則。如頭無虛靈頂勁,兩面傾測搖動,挺胸直立,上重下輕,兩腿雙重,虛實不清,轉動太快,手法含糊,忽高忽低,兩肩亂動,腳步太小,腰不轉動,皆失其規矩者。總要中正安舒,無處不到,十要之意,均包涵不漏,此則雖不能坐,亦相去不遠矣。

4.有人言腳步不可太大,太大則換步不靈,是否?

答:此說亦不錯,惟動練架子時,步須開張,總以兩腿一曲一直為準則,如左腿直則右腿曲,所曲之腿,以膝與足尖成一垂直線為準,則腰可鬆下,前後左右可轉動,步太小則腰之轉動亦小,對方來勢如猛,則無消化之餘地,不得不退矣。如遇路窄,無地可退,則無可如何。如步稍大,以腰轉動,則可化對方之力而還擊之

5.有人言架子不可太低然否?

:架子低則步大,腰可轉動,架子高則步小,腰之轉動亦小。其高低總以兩腿一直一曲為度,是適中之步。

如過於低,則重心下陷,而不能往前,虛實反不能分。太極拳論云:「先求開展,後求緊湊。」若功夫純熟之時,步法手法,均可收小;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。故其小者乃由大而來,其高者由低而來,其緊者由鬆來,其斷者由綿綿而來;如此則其小者、高者、緊者、斷者,方能把握;不然,恐遇緊急時,乃不能隨機應變,步法散亂,則不免於窮處也。

6.有人言架子不必多練,但習推手,即可長功夫,然否?

:凡輕視架子者,皆未得架子之規矩精義也。架子為最要之基礎,久久練之,身體方能重如泰山、輕如鴻毛。若不練架子,雖多推手,身體仍有不穩之時,易為人所牽動。

7.有人言練太極拳仍須用力,能否?

:太極拳論云:「極柔軟,然後極堅剛。」太極拳之堅剛內勁係由柔軟鬆開而生。練架子愈柔軟鬆開,則內勁生長愈速。稍有強硬不鬆之處,即為內勁生長之阻礙。蓋鬆開,則兩臂容易沉重;不鬆開,則兩臂乃是輕浮,是為明證。凡持此說者,大抵天生有點力量,喜持其力,或習過硬拳,不肯捨棄,故尚不能堅信極柔軟然後極剛之說,雖練太極拳,不能得太極拳最精妙之意也。

8.教者用同一教授之法,而學者之姿式有好有醜,其故何在?

:其醜者必生硬而有力者也;其好者必柔軟而不用力者也;譬如范金者,必以熟度使之融化,方能隨心所欲。使之方、使之圓均可如意。若以生硬之金鐵,欲打方或圓之器物,則恐用力甚苦而見功甚遲。故教學者,既令學者用極大之力,使全身生硬不易轉動,而又欲其姿勢之佳善,是欲前而卻行也。人之天生氣力,譬如生鐵,必須使之柔軟,久久鍛鍊,變為精鋼,看似柔軟,其實堅剛無比,是為太極拳之內勁。

9.練太極拳時頭部應如何?

答:頭容正直,不可低而下視。頭低則精神提不起。

10練太極時之眼光如何?

:眼者之舍也。眼光有時隨手而行,眼隨手則腰自轉。有時須向前着,所謂左顧右盼中定是也。左顧右盼,則腰轉可化人之勁。前着則中定將人放出。久練太極拳,則眼光奕奕有神,神光足者,其功夫必深無疑。

38.問:推手掤屢擠按,用同一之法,有施之甲而能放出,施之乙不能放出,則又何故?
答:此個人身體剛柔動作之性質不同也。有臂軟而腰硬者,臂硬而腰軟者,有臂腰俱軟者,故用同一之法,而效則異。此則捨其活動難放之處,打其不動易放之處;捨其活動難放之時,打其動完易放之時,則每發必中矣。

39:何謂易放之處?
:譬如甲此處甚活,彼處不活,即打其不活處-----易放之處。

40:何謂易放之處?
答:譬如甲正動之時,方想已變,不得中心,是難放之時,此中心將過得第二中心,彼來不及變動,則是易放之時。

41:何謂退中求進?
答:假使敵人進迫,我不能退,然有時手臂黏住之處,隨彼之勁而回屈者,而同時身步反往前伸進,彼力完時,我手隨腰放勁,則彼跌出更遠。

42:太極拳最要時不丟不頂,假使對方能聽勁,二人不丟不頂,則永不能將人放出,將如之何?
答:假使對方兩臂皆能聽勁,不能得其機會,而身上未必能聽勁,忽然乘機丟斷,速往身上放勁,易有時能將對方放出,所謂勁斷而意不斷也。

43:前言不黏之時,亦能聽勁,其情形如何?
答:黏住人不能將我打出,是能聽黏住之勁。不黏住,人即將我打出,是不能聽不黏住之勁。不黏住之勁亦要能聽,無論不防之時,人不能將我打出,則是功夫純到,而能聽不黏住之勁也。

三 關於散手者

44:太極之散手如何用法?
答:太極拳七十餘式,均是散手。既有散手,何必又習推手之法?蓋太極散手之變化,均由推手變化而來。能聽勁,則散手方能用之而適當。若不黏住敵人,不之聽勁,則用散手亦猶外家拳之格打,未必著適當也。太極拳論云:「由著熟而斬」悟懂勁,(著即是散手),由懂勁而悟即神明。觀此可見熟是第一層功夫,懂勁是第二層功夫。著熟不難,懂勁最難。譬如敵人打一拳來,若不先黏住,則不能聽人之勁;不能聽人之勁,則不能或左或右,或高或低,或進或退,而施用散手。既黏之後,若敵人手往上起,則亦隨之而起,即可以左手擊其胸部;若敵人之手往下落,則隨之下落,以左手擊其面部;若敵人手往前進,勁偏於左,則隨之向左化去其力,即可分手,以左手黏之,剩出右手,擊其頭部;勁偏於右,則隨之向右化去其力,以左手擊其頭部或肩部;若敵人抽拳,則乘是向前放勁,此略言其大概也。總之,太極拳之散手,與他種拳之散手不同,太極拳之散手,是由黏住聽勁而出。他種太極拳之散手,是離開而各施其手腳,遠則彼此不相及,近則互相抱扭,扔有力者勝馬。楊澄甫先生有云:「太極拳散手,隨機應變,無一定法。若會聽勁,則聞一之百;若不會聽勁,雖多法亦用不好。」孫武子曰:「知己知彼,後人發,先人至。」太極拳聽勁,拳是知彼功夫。能黏住敵人,彼不動,彼微動,我先動。彼不會聽勁,一動則跌出矣。若太極拳聽勁功夫上不能到,不能黏住敵人,則不必與人動手可也。

50.太極拳兼習坐可否?
答:兼習靜坐,自與養生卻病更有效益。為靜坐之功,難得真傳,傳授不好,往往流弊甚大,不但無益,反而有害。如欲兼習靜坐,無真傳口訣,即習太極拳之意,跏跌而坐,須有虛靈頂勁,尾閭中正,兩目垂簾,兩手相握抱臍,收視反聽,迴光返照,緊閉五賊,恐被盜弛,謹於眼則目不外視,而魂歸肝;謹於耳則耳不外聽,而精歸腎,謹於口則兌合不談,而神歸心;謹於鼻則鼻不外嗅,而魂歸肺;謹於意則用志不分;而意歸脾,精神魂魄意,心肝肺腎,金木水火土,耳目口鼻意,攅簇各歸其根,各復其命,則天心自見,神明自來,必有特別感覺發現。自與凡人不同矣。柳華陽注意風火。火者神也,風者先天之呼吸也。何以能鍊精化氣。精者水也,若用神火下照,則精自可化而為氣矣。神火下照,有時恐力不足,故鼓神風之動之,則火必旺,亦由鑄金者之鼓棋風箱也。太極拳之能調呼吸,即風火之用也。如蒸汽機借火之力以烹水為蒸氣,而數噸之重量可以鼓動,而人身之精氣神三寶,若能保守鍛鍊,其神通亦不可思議矣。

51.太極拳可以代靜坐否?
答:何嘗不可,靜坐妄念難除。練太極拳精神貫注,可以毫無妄念。乃至心平氣靜,人我俱忘,境界微妙,身體舒適,難以言語形容,是可謂入太極三昧。

52.欲成出類拔萃之名手,功夫如何練習?
答:須有五種心:一信仰心。學一種拳術,必須有極大之信仰心,不可稍存懷之念。二尊重心。既擇師而從,須尊重恭敬。不可稍存玩狎之意。三有恆心,人而無恒,不可以做巫醫,學拳更非有恒不可。四忍耐心,五年不成,期之十年,十年不成,期之二十年,雖資質魯純,一時難見功效,若有極大之忍耐力,未有不成者也。五謙遜心,功夫雖小有成就,不可自以為高,絕無對手。無論何種拳術,必有其特長之處,皆須虛心研究,然後能知己知彼,而不至因驕以失敗矣。 (全文完)

 

出自於太極拳專刊


 

著作權所有 (c) 台北市楊家秘傳太極拳協會。保留所有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