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
歷史文件

01恭迎新年
02談纏絲勁
03談神來之筆
04太極拳理大意
05太拳極真諦
06養生之道
07論勁與力
08太極拳52
09談太極十三勢
10開合二勁
11讀呼吸的練習
12大週天
13弘揚師道
14謝經瑞老師
15形於手指
16自強年談健康
17拳與劍
 

web site counters

 

歷史文獻
   

10.談太極拳開合二勁      謝經

太極拳祖師張三豐,據明郎瑛七修內稿內載云「張仙名君寶,自全一,號玄玄,詩人又稱張邋遢。天順三年曾來謁帝予見其像,鬚鬢豎一髻背垂,紫面大腹而携笠者、上為錫誥之文封為通為顯化真人」、或為三豐之技出於道家馮一元,是位古時坐到隱士。自張仙而後即有陝西王宗、溫州陳同州、海鹽張松漢、西明葉繼美、山右王宗岳、河北蔣發相承不絕,其河南懷慶府陳家溝陳氏、傳至十四世又分老架及新架,新架創於陳有本,老架由陳長興繼承。陳長興有一外姓弟子楊福魁(露禪),一夜忽醒聞隔院有哼哈之聲,即起身越桓見有廣廈數間,哼哈之聲由此而出,從破牆窺之見其師正在教諸徒拿發諸術,大奇自是每夜必往觀看,悉心研究,因此其功夫大進勝過師兄弟,從此得其師倚重盡受其秘傳,楊福魁後歸鄉傳授同里之人從學者甚重。時人稱揚拳為化拳或綿拳,因其動作綿而能化之故。後至北平為旗營武術教師,世稱楊無敵。太極拳行拳時為何有哼哈二聲,是因為開合之故,因太極拳之勁種類雖然甚多,可是不外開合二勁。所謂開合二勁是指內氣之開合與身手之開合一至之稱,今借重陳炎林先生之語,說名開合二勁。

開勁:見入則開,即見人勁來時化開之謂,開勁是方勁,而有開展之意,用以達人之內門,其勢非常勇猛,用時身法步法皆係有關連關係,距離不能過遠,過遠則不能運用,即是入荀不早不遲不多不少恰到好處。開時須用腰腿勁、加之以意氣並非只用手臂,若僅以手臂硬開則呆而鈍,開敵至適當程度恰到好處時,當即發之、過則已勁易斷即失去效用,不足又反為敵所乘,總之須開至已順入背時為止,開之得勢即可直迫敵身任意所為但藝高者往往故意自開其內、任敵進入,待彼深入即趁機反攻之,此種反施之法,合於老子所謂欲取姑先予之說。開勁在十三勢拳架中應用甚多,如提手上勢,白鶴涼翅,如封似必等要在學者自能檢討之,開勁非僅化人亦可發人,其發人含有掤意,故開後即須發,不發則失其機矣。

合勁:開之反為合,俗謂一陰一陽,一開為陽一合為陰,有開必有合,有合必有開,故開合二字有連帶關係就去則合,即乘敵去合之謂,合為圓勁亦即緊湊之意,合時用腰腿勁須沉肩垂肘含胸,拔背氣貼脊背,在十三勢拳勢中,如提手上勢,手抱琵琶,如封似必,合太極等都有合勁之意,合勁於太極拳中甚為重要,發勁時多含此意,蓋能將週身之氣合而發敵之焦點,則敵無不受創,故十三勢行功心解所謂「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」是說即發勁之時合眾氣一鼓而出,如九珠合而為一,蓋發勁無此則氣不能凝,不凝則散發亦無效。   

以上對開合二勁說明甚清楚,開合雖說二勁,其實只是一氣之變化,可以說是一勁兩面,這是關於內部氣之旋轉運用。趙壁塵先生說呼吸至深者內外先天氣後天氣四個呼吸往來,四個呼吸先天氣升後天氣降、後天氣升天氣下降,是此上彼下、此上彼下、佊上此下,是自然之工非是用意。此真氣與後天之息轉動,是無時無候無間斷,自然而然真息轉動,此為法輪自轉是大周天之謂,陳品三先生說,只知練氣而不之自然行止,如人目逢畫則開遇夜則合,一開一合皆太極自然之開合,拳一起一落一闔一闢也是太極自然開合,所以動靜皆無偏,開合原無定、屈伸勢相連,摩盪柔與剛,生生原不已,一氣運弛張有形歸無迹,方知玄妙在此。老子說至柔而動也剛,枉而為陰為柔是此氣,直而為陽為剛亦此氣,雖說枉而直,其實即枉即直,自隱中曲中洞徹本源之後,即知一曲之道時為一貫之道,也是曲中求道,直中求曲之道,曲陰至柔,直陽至剛,此氣似二實為一,即是太極拳之中氣也。中氣能曲也能直,能柔亦能剛,世人只知勁是曲,焉知勁也有直。因此我們雖說開勁合勁其實勢中氣之變化而已。即是二為一,一為二之謂。

我們呼吸至深奧者,後天氣一吸,先天氣自腰際分開,一上脊背一下兩腿。後天氣一呼,先天氣一自頸項墜下一將腳踵升上至丹田處合。這一開一合四個呼吸不自己體驗者難理解其中之奧妙。呼吸練至此程度者在丹田、命門、湧泉、山根,甚至各處都可以為呼吸之焦點,意到氣到所以呼吸隨心所欲到處都可以為呼吸焦點。拳精所謂「渾身是手手非手,即全身處處都是手」是指一處有一處的呼吸虛實,因處處都可以由意決定焦點虛實,因氣在身內週轉,週身節節實串絲毫間斷,若鼓盪丹田直養氣,氣連連不絕,在身內週轉不休。

中國傳統哲學是講究天人合一,即是「一分二、二合一」的道理。這種太極自然循環的演變造成順天者生逆天者亡的教條。自古以來國人不能離開此思想「道」。道也是中國自然科學文化的特色。哼哈二氣也是自然產生,與開合自然無為一樣,在四個先天後天呼氣之中,氣之開合是不能分開,因此開即是合,合即是開,都在一意之中而已。我們若不懂此理即沒法理解太極拳打手歌中的「引進落空合即出,黏連綿隨不丟頂」之句。太極拳是養性兼養身之學問,愈研究愈深奧,是通古今的學問也。
白露記

出自於太極拳專刊---四十三期

 


 

著作權所有 (c) 台北市楊家秘傳太極拳協會。保留所有權利。